浅谈智慧的三个阶段
高二(7)班 汪子怡
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:“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,按照自然办事,倾听自然的话。”这位哲人的话富有哲理,揭示了智慧本质上的三个阶段,即启智、明智、睿智。
启智
启智,即开启智慧的法门,好思善学。老子,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、思想家、道家学派的创始人。老子自幼聪慧,静思好学。家里专门为他聘请了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通老先生来教授老子知识。商老先生教授三年,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授完。而老子志远图宏,往周都,拜博士,入太学。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,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,三年内而大有长进。老子处周都守藏室中,如蛟龙游入大海,海阔凭鱼跃,如雄鹰展翅蓝天,天高任鸟飞。老子如饥似渴,博览泛观,渐臻佳境,通礼乐之源,明道德之旨。名闻遐迩,声播海内,终成大器。
明智
而在现实生活中,一味激流勇进,不知海底暗礁凶险,最终只会落得个粉身碎骨。适时而退,保全自我,又何尝不是一种明智呢?论功行封时,刘邦令张良自择三万户食邑。张良辞让说把他封在留就好了。刘邦同意了,故称张良为留侯。其实张良辞封的理由有很多,但当他目睹了韩信、彭越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后,他深悟“狡兔死,走狗烹;飞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”的哲理。于是明智地自请告退,摒弃人间万事,专心修道。张良的明智选择在于他懂得愈是位高权重,越容易惹得君妒人怨,仕途艰险,如履薄冰,随时都有可能遭遇不测。他的退,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处世之道,张良也正是因为参透这种明智取舍之道,才有了得以善终的结局。
睿智
一味退缩,也并非良策,这只会不思进取,停滞不前。真正睿智的人,应当立足于当下,着眼于未来。近年来,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,许多企业危如累卵,自身难保。而身处暴风眼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仍旧可以笑看风云,这背后的底气源于任正非对世事的洞悉以及谋略。在创业早期求生存的阶段,很多技术公司都选择了“贸工技”的道路,任正非却一反常态,推动公司涉足自主研发领域,这对当时的华为而言,无疑是一场巨大的冒险,一旦失误,灰飞烟灭。但他明白,没有自主研发能力,华为只有死路一条。最终,任正非的睿智使走上研发为先的华为没有死,而是顽强地活了下来。之后,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,无数公司倒闭,华为却成功越过寒冬。
聪明见识即为“智”,而“智”只表明一个人具有一定的能力,这只是成功的条件。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,必先开启智慧的法门,好思善学,提高自己,然后不骄不躁,明智取舍,再要立足当下,着眼未来,有长远的计划,才可谓“智慧”矣。